《游园惊梦》 分卷阅读1 《游园惊梦》作者:落竹之北 文案 常念为了处理老宅事务和完成爷爷的遗愿回到国内, 劫后重生的“牡丹园”, 张大爷口中的灵异故事, 重新走动的怀表…… 一切将他推入了一个已经逝去的故事中。 短篇,渣文笔,慎入。 内容标签: 搜索关键字:主角:林玉生┃配角:常念┃其它:耽美;伪灵异 第1章梦起 一 常念是第一次来常家老宅,也将是最后一次。 他远渡重洋从美国回来是来主持老宅的出卖事宜的,此后美国将是常家的立身之处。 常念倚在二楼书房的西窗口,窗口对出去是一个旧式的戏园。夏末的风裹着那些迟迟不愿离去的暑气扑面而来,吹得常念一阵烦闷。 老宅出卖之事原本已由中介协商妥当,常念此来只为签署转让协议。奈何事到临头,那买家不知是从哪儿听了些个风言风语,直道这宅子风水不好,跟常念讨价还价起来。而谣言的对象正是这一座戏园子。 据说,这戏园子闹鬼。 楼下一阵嘈杂,那一对夫妇买家出现在西偏门口,一直在手舞足蹈比划讨论着。待眼睛瞥到那戏园的外墙,顿时像讨债的见到了欠债的,言辞更加景并看不大真切,只隐约可从装束判得是两个女性角色在挥袖对戏。心中升腾起一种莫名的感受,常念说不上来,但他认定,台上的正是杜丽娘和春香——游园。 “梦回莺转~乱煞年光遍~人立小亭深院……” 园中的曲声兜兜转转,宛如寻不到爱人的杜丽娘,又哀怨地回到了。常念在中庭露天广场的戏台后面找到了曲声的源头——老大爷手里抱着一只老式的录音机,眯着眼睛,嘴唇不时地蠕动几下跟着哼唱几句,听得津津有味。 也怪刚才那对夫妻自己做贼心虚,对着人家的院墙各种尖酸刻薄,再加之道听途说的那些谣言,曲声一起,自然是吓破了胆。 常念找了张凳子,在一旁坐了下来,并不出声打扰老大爷。在生命最后的几年里,他爷爷已经离不了床了。常念和爷爷最亲,最后的日子几乎是他陪伴着老爷子走过。老爷子卧在床上最喜欢的就是让常念给他放《牡丹亭》,一遍一遍,仿佛听到天荒地老也不会厌倦。那神情,与这老大爷只是单纯沉浸在戏曲的美感中全然不同。乐声起,爷爷原本迷蒙的双眼就会突然盈点光亮,像迷路的航船突然在虚空中找到了方向。怀念、伤感的潮水此起彼伏,眼里的光亮忽明忽灭,忽而就承载不住了,化为两湾春水。常念想,如果可以选择,这两湾春水必定是想流向遥远的东方。那里是《牡丹亭》的故乡,是爷爷的故乡,这 分卷阅读2 一曲在异国他乡唱响的《牡丹亭》化作了一座桥梁,牵起了爷爷所有的念想。只是,没有人知道他念的是什么,即使是常念。 一曲终了,老大爷终于注意到了常念。 常念站起来微微俯首致意:“您好!我叫常念。” “是听说常家有个俊小伙子回乡来,你跟你爹长得可真像……每年回来祭祖宗的是你爹吧?”老大爷不确定地问。看常念点头了,大爷爽朗一笑,“我呀,姓张,你叫我张大爷就好。哎哎哎~你坐你坐!” 待常念坐下,张大爷又笑开了:“我和你爹也算是老相识了,他每次回乡祭祖宗都是我帮他置办的物什。不过他从来不多逛,总是祭完祖宗第二天就急匆匆地走了。” “我爸他这个人讲求效率,做什么事都很干脆利落。” 常念也笑了,几句简短的对话,横亘在心间的隔阂感蓦然消逝了,似乎有一种奇妙的感觉在他和这个初次见面的“故乡”之间弥漫开来,绵长而柔软,就像——爷爷的怀抱一样。常念想,难怪历来总是很多人吟咏故乡,原来故乡对归来的游子是这么温柔。 张大爷站起身,锤了锤自己的肩背,说:“看我这老头子,你一定是来逛园子的,尽被我拉着说话了。离关门还早,你可以慢慢看。” “但记住……”张大爷顿了一下,放轻了声音继续说,“上楼梯靠左最后一间房千万不不要进去!” “那房间有什么问题吗?” 这次张大爷停了好一会儿,像是犹豫要不要说,最终他还是靠了过来,只不过声音压得更低了:“那里面有脏东西,会出事的!” 今天第二次听到这样的话,常念有些哭笑不得,都二十一世纪了,科学都已经走遍全世界了:“张大爷,我们要讲科学……” “我亲眼看见的!”张大爷似乎有些急了,又坐了下来,这是准备开始长篇大论,“怪事,是从镇里准备重新造园子开始的。这里以前被炸过,再加上时间长了,基本上整个园子都坍掉了。所以就决定把那些旧的都清干净了,完全造一个新的。我当时也来了,赚几个钱也好咯。第一天做完活回到家的时候,我发现我的烟斗不见了,我想应该是落在这里了,吃了晚饭就过来找。然后你猜我看见了什么?”张大爷的眼睛一下子瞪得老大,“我看见有一个人弯着腰在瓦片石头堆里找东西,那袖子长得拖到地上。我拿手电筒对着他一照,他好像惊了一下,转过头来。那脸,惨白惨白的。吓死个人!” “也许只是有人像您一样,有东西掉那了。” “正常人谁会穿得跟戏班子那样晚上出来找东西?还是大夏天,热不死个人!” “那您后来还有见过他吗?” “哎哟,小伙子。这种东西见一次就够倒霉的了。不过,后来还真又有怪事出现了。”张大爷缓了一口气,“其实,本来我也给自己宽心,觉得像你说的,是不是搞错了。如果不是那件事……这园子是真的有古怪!” 张大爷徐徐道来。 “牡丹园”造好之后,除了做观赏之用,自然还要再派些其他用途。于是,镇上有事要表演个节目什么的就都安排在了这里。期初万事太平,这中庭的戏台上大大小小表演了近十场歌舞,有专门请的歌舞团,也有镇上那些喜欢唱唱跳跳的妇女们自己组织的节目。一次,村中一富户家中老人六十大寿,于是就请了一个戏团来热闹热闹。演戏的地点自然是“牡丹园”。这住的地方也不用操心,“牡丹园”四面围绕中庭广场的二层的那些房间除了摆放杂物,还置了好几间用来给客人居住。戏园就在楼梯靠右那一边的房间里住了下来。 这次的祝寿戏要唱六天,一和老人六十大寿,二也取个“六六大顺”的吉意。戏团来的当晚就开唱了。唱完了贺寿戏,为了应和戏园的历史,又来了一曲《牡丹亭》。这虽与贺寿的主题偏离了,但怎么着也是个圆满结局,东家大手一挥,唱吧!可这一唱事情就来了。 第二天一大早,前晚演杜丽娘的那个花旦发现她挂在屋里的那套“杜丽娘”的戏服不见了。大家一通好找,最后在楼梯左侧最东面的那间屋子里找到了衣服。屋中还多了个木架子,戏服就工工整整,呈十字状地挂在上面。大家一致认定是有人在做无聊的恶作剧。这人,不是戏团的,就是小镇镇民。于是戏团的团长和镇长各自把自己的人聚集起来,好好教育了一通,陈述了进行这种恶作剧的恶劣性。可是,有什么用呢?同样的事第三天还是发生了。这下大家可能有点心慌了,恶作剧的人找不到,训人也不训了。团长把衣服锁进了箱子,镇长也把最东边那房间的门窗给上了厚重的大锁。于是,当第四天戏服仍然出现在东面房间时,所有人都炸锅了。钥匙还在镇长手里呢,锁却不见了。你想说镇长是嫌疑人吗?总之,这下好了。戏不用唱了,戏团连这套戏服都不要了,只等着东家快点结算了钱,放他们离开;寿也不用做了,遇到这种倒霉事,赶紧请和尚道士来作法驱驱晦气才是真的。而顶要紧的,这事可不能传出去。小镇打着“历史古镇”的名号,这要是传出灵异事件,谁还敢来。于是,同戏团的人商讨好,大家都当这是没发生过。团长当然同意,这事要是传出去,被人以为他们戏团会招晦气可怎么好。 “从那以后,这园子就冷清下来了,偶尔也就白天那么热闹几下。不过我得守在这里,提醒来参观的人,免得他们冒犯了先人。”张大爷打了个哈欠,“好了,老头子我去睡一会儿,你自己逛,千万记住我的话!” 常念望着张大爷口中的那个房间出了神。 第2章惊梦·一 三 清冷的月光从大开的窗户泼洒进来,落在床上。常念翻了个身又坐了起来。 白天他将“牡丹园”逛了一遍,并没有上楼,自然也没有去张大爷口中的“鬼屋”探险。他并不是那种喜欢反道而行的叛逆青年。爷爷以前就常说他太“乖”,似乎什么都难以撩起他的兴趣,由此生活得如同一汪静水,泛不起激情的波澜。 可是现在,莫名得,张大爷讲的那个或许只是为了制造噱头的灵异故事一遍一遍地在他的脑海中徘徊,搅得他难以入眠。 常念探过身,自床尾的背包中取出一个长方形的木盒。檀木制的盒子沐浴在月光中,温润厚重,仿佛一位谦润的老者, 分卷阅读3 正捻须准备讲一段旧年往事。抽开木盒的盖子,洁白的丝绒中静躺着一只古旧的怀表。常念小心翼翼地将怀表从盒中取出,由一颗颗珍珠大小的玉珠子连缀而成的表链使整个怀表坠手了许多。常念打开又合上表盖,拇指轻轻摩挲着表盖的表面。表早就停了,不知道停留在历史的哪一刻。 这块怀表是爷爷的。谁也不知道这块怀表的故事,爷爷讲述的过去中从来没有它的影子,它是个不能说的秘密。大概只有刀林剑雨的生活在它表面刻下的密密麻麻的划痕才能为它早年跟着爷爷走南闯北征战的日子作见证。而除此之外,这只怀表基本上没有别的损伤,可见被保护得非常好。 常念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那一天,爷爷去世的前一天。爷爷颤抖着手将这块怀表托付到常念的手里,这个可怜的老人病到后期已经说不出话了,他大张着嘴巴,撕扯着喉咙,原本虚弱无力的手握得常念生生发疼。 你很难想象一个一生叱咤战场和商场,即使在病魔面前也毫不示弱的铁血硬汉也会有这么痛苦脆弱的一面。 终于,他燃尽他仅剩的生命之火,道出了最后的诉求—— “……回……回去……”那一刻,爷孙两人泪如雨下。 造化总爱捉弄真心人。爷爷一生痴念于回国,可惜故国并不欢迎当年身为党重要将领的他。而当祖国肯再次接纳他时,他已经病得不能动了。 在他去世几年后,常念终于带着他的遗物,带着他不能说出口的故事,回到了这里。 一个细微的声响打断了常念的思绪,似乎是有人拿小石子砸了一下老屋的外墙。也许是担心屋内的人没听到,几秒种后,那种清脆的“啪~”声又响了一次。 常念从西窗探出头去,路两侧的路灯今夜奇怪地并没有亮起,只有月亮朦胧的光华洒在路上。常念堪堪看到一个余影一闪,隐匿进了侧门的阴影里。 是谁?常念快速披上风衣,将怀表塞进口袋,准备去一探究竟。 就在常念走到房门前,准备开门的那一瞬,他停下了所有的动作,他的脸上漫上一个怪异的表情——疑惑、惊惧。沉寂的空气里,常念可以清晰地听到自己轻微的呼吸声,以及——对面书房门打开的声音。这房子除了他,不应该也不可能再有第二个人才对。 紧接着,走廊上响起了一阵急切而又压抑的脚步声。 常念屏着呼吸,等脚步声渐远了些,才给了自己一个深呼吸,然后打开门轻手轻脚地跟了上去。 两人一前一后,踩着同样压抑的步子,怕互相惊扰了一般,穿行在这幢屋子里。 来到西侧门,常念藏到了一丛芭蕉树后面。层层叶片给他做了很好的掩护,同时也挡住了他的视线。常念只听得那人打开门轻轻学猫叫了一声,紧接着,有细微的对话声传来,然后门又被关上了。常念微微探出头去,侧门边已空无一人。常念赶紧跟了出去。 月光将前面并肩而行的两人的影子拉得又细又长,宛如两条溪流,从脚跟开始流淌,在空寂的街道上蔓延,蔓延——最后融汇在一起,不分彼此。 常念远远地跟在后面,尾随着来到了镇口的河滩边。 常念躲在一大石头后面,借着月光水色,终于将那神秘的两人看了个大概。这两人看着比他大不了几岁,左边那人一身衬衫马甲,双手随意地插在裤兜里,靴子来回碾着脚底的石子,整个河滩都回荡着石子“嘎哒嘎哒”的□□声。痞气十足,常念的脑海里浮现出这个词。另一人凤眸带笑静立着,一袭长衫将他勾勒得很是秀气,恍如河面上吹过来的一阵温润的夜风。 沉默是一种情绪的沉淀。 大概是终于把满腔的烦闷在石头上发泄出来了,那个一身西式装束的男子开口了:“林玉生啊林玉生,你说说我对你怎么样?” “二爷对玉生是最好的。”林玉生笑意盈盈地应道。 可惜被称作“二爷”的人根本不领情,反手就在林玉生的脑门上戳了一下:“还笑,我要不让人来找你,你就不主动来见我是吧!还非得坚持大半夜出来。” 林玉生闻言收起了笑容,眉头微敛,神色一瞬带了些黯然:“我听说,老夫人把你给训了,还不准你出门……都是我连累的你。” “什么连累不连累的,瞎往自己身上揽什么责任!” 林玉生摇摇头,道:“他们说的都没错。二爷您是贵人,玉生不过是个下九流的戏子,跟我走太近会辱没您的清誉的。” “都是屁话!”二爷提起嗓子一声怒斥,吓了林玉生一跳。那神情,林玉生毫不怀疑如果说那话的人现站在这里,二爷定会一记铁拳揍上去,“什么上九流下九流的,那都是老头子们留下的迂腐思想!这世上,谁不是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高低贵贱,不过是人的欲念作祟。以这种理由看轻别人的都是傻瓜,而因此看轻自己的更是傻瓜中的傻瓜。”二爷一番义正辞严的说教完毕,才想起自己口中那个“傻瓜中的傻瓜”就在自己的面前呢,马上又放软了语气,“所以,你千万不要轻看了自己。要我说,你可比那些自诩尊贵,却全依仗前人荫庇的富家子女们活得有意义得多了。” “可是……” 二爷像是知道林玉生想说的,直接打断了他的话,哂笑了一下:“那就让他们说去吧,我们又不是为他们而活。再说,这镇上估计也就是你,是真心实意地喊我一声二爷,称呼我娘一声老夫人。其他的,谁不是心底里藏着一丝鄙夷,一个被弃置的妾室和庶子,背后闲话都能拾起一箩筐。” 林玉生一时默然,那样的闲话他也曾耳闻过几回。尽管老夫人和二爷对镇民一直颇有照顾,但人就是这样,通天的功德都及不上黄豆大的污点更能为他们所津津乐道。 一时没人说话。在这种静默中,常念却是心跳如鼓,一种奇异的,难以言喻的感觉从他的心中萌发出来,二爷、林玉生、戏子、牡丹园…… 就在这当口,二爷终于忍不住说话了:“咱们就别玩沉默浪费时间了。我送你的那个簪子和手串还喜欢吗?” “嗯。”林玉生眉目扬起,显然很是开心。但随后又显出点为难的神色,“那么珍贵的东西,玉生真是收之有愧。” 林玉生此人人如其名,生得那真是如玉般剔透玲珑。此时得这月色的辉映,一颦一笑间更是宛如仙人天降,把那对面的人都看呆了,痴痴道:“美玉配美人,当属于你。” “……你要是女的该有多好。”无意识下轻如呢喃的一句话,让两人俱是一怔。 二爷顿时清醒过来,尴尬地转移话题:“我……不是那个意思。总之东西你就安心收下吧,你上台用的簪子不是被我弄断了吗 分卷阅读4 。而且我就是花了个加工费而已。那玉,是我从后面山上捡来的。当时就觉得这个做成簪子应该挺适合你。” 林玉生似是还陷在那句话里,又过了几秒才回过神来,露出一个笑容道:“那就谢谢你了!对了,我也有东西要给你。” 可怜了已经在石头后面蹲了半天的常念,他忍不住动了动自己酸麻的双脚,却不想这一下不知踩在了哪块松动的石子上,顿时一个趔趄,人往右侧倾倒过去,常念死命攀住了藏身的石头才没让自己滚出去。可他放在口袋中的怀表却突然滑落出来,砸在石堆上的声音在这黑夜里甚是清晰。常念吓得急忙捂住了自己的口鼻,生怕漏出一丝呼吸。好在那边两人似乎并没有注意到这里的动静。 常念心下一松,刚舒了一口气却是卡在半路。刚才那个叫林玉生的似乎往这里瞥了一眼,然而速度太快,常念突然又不确定了。 事实证明,常念今晚的心路历程注定是不会平静的。当他摸索着从地上捡起摔落的怀表时,刚卡在半路还未完全下去的那口气又被提了上来。怀表的表盖大概在碰撞中被摔开了,此时胸脯大开地将表盘暴露在夜色中。而令常念神色惊异的是,表盘中已然停止转动的指针,现在却从沉睡中苏醒了过来。 “滴答、滴答……”怀表充满活力的行走声出现在常念耳畔,渐渐地变成了二重奏。常念扭头,明亮的月光下,二爷提在眼前端详的怀表赫然跟他手中的一模一样。 “滴答、滴答、滴答……” 常念感觉自己像坠进了时间的长河,时间流动的声音贯彻耳畔,越来越响,越来越响,直至一道巨浪将他淹没…… “啊~”常念低呼一声坐了起来,那种被时间挤压的窒息感还清晰地萦绕在身畔。常念环顾四周,发现自己竟然在卧室里。窗外天□□晓,常念一把扯下了被汗水透湿的风衣扔在床上,他的思绪有点乱。 枕头边,落着一只表盘敞露的怀表。 “滴答、滴答……” 作者有话要说: 争取四章完结 第3章惊梦·二 四 日头刚出,常念已经站在了“牡丹园”的门庭前。此时他面对这座劫后重生的园子,心中已全然没有了昨日那种平静无谓。心中的疑惑如雨后的春笋一茬一茬地冒出了头。 常念的左手在衣袋中握紧了那块怀表,表面粗糙的质感在指尖划过,耳边似乎隐隐约约还能听到时间跳动的声音。常念平复了一下呼吸,走了进去。 中庭的戏台上,张大爷一身白色的练功服,正在打太极。由于他背对着门口,并没有看到进来的常念。常念站在台下,等到张大爷一个收式站直了身体,他才开口打招呼:“早上好,张大爷!” 张大爷闻声惊了一下,回过身来见是常念,大笑道:“是常家小子啊,这么早就起床了!” 常念回以一笑道:“睡不着了就起来出门逛逛,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张大爷一边引着常念往东南角的桂花树下走,一边念叨着:“我们家那小子还懒在床上呢。现在的小年轻啊,个个都要屁股顶着太阳才肯起床。” 桂花树下摆置着一张近一米高的藤桌和四张藤椅。张大爷拉开一张藤椅招呼常念:“来,坐!”常念赶忙道谢,待张大爷入座后,他才坐了下来。 现在刚入秋,夏的尾巴还没走完,离桂花展现风姿还有些时候。但坐在树下,感受清晨充满朝气的柔风拂面而过也别有一番风味。 张大爷端起桌上的白瓷茶具给常念倒了一杯茶:“尝尝,自己摘,自己炒的,可香着呢!”常念伸双手接过了茶盏,一阵沁人心脾的茶香幽然而起,萦绕鼻间。常念在张大爷期盼的目光中呷了一口茶水。他不懂茶,也品不出个所以然,但还是微笑着赞了一句:“好茶!”世人总习惯于用金钱来衡量事物的价值,却不知真正的价值都是用心在衡量的。 常念放下茶杯,交握双手放在腿上正色道:“张大爷,其实我心里有点事,可这里又没有什么熟识的人可以问的……所以,想来想去还是来打扰您了。” 张大爷对这个温和懂礼貌的小青年可是越看越喜欢,脸上的笑意一只就没减过,闻言豪迈道:“跟大爷你客气啥。你回这里来就是回自己家。我啊,就像你爷爷一样的,你有事都可以来找我!” 常念心中一暖,道:“您知道林玉生这个人吗?” “林玉生……”张大爷把这个名字在嘴巴里咀嚼了一遍,皱着眉头回忆起来。 常念又附加提示道:“他……可能已经去世了。” 张大爷缩缩眉头,抿抿嘴巴,又冥思苦想了好一会儿,还是摇摇头:”别看我年纪大了,可记忆力还顶好着。咱们镇不大,这么些年进进出出的我基本上都有些数,可我实在不记得有叫林玉生的。他大概多大岁数了?“ “……”常念沉默,他不知道。 “你确定他一直住在这里?” “……”不好意思,他还是不知道。常念满脸歉意地看着张大爷。 张大爷沉思了一下,站了起来,说:“这样,我带你去见一个人,你说的林玉生如果很早以前在镇上生活过,那他一定晓得的。如果他也不晓得,那就没有人好帮你了。” 常念起身跟上张大爷。他很感激张大爷没有问他为什么要找林玉生这个人。似梦非梦的一场梦,重新开始运转的怀表……他自己也是满心迷茫。 常念随着张大爷七弯八拐穿过了好几条胡同小巷,走进了一条僻静的小胡同。一路上,从张大爷絮絮叨叨话中,常念对即将要去见的人也有了一些了解。那人姓田,镇上年轻一辈的都喊他田太公。明年就迎来九十大寿的他是这个镇上年岁最长的人,也算看尽了小镇的兴衰荣辱,问他确实再合适不过。 不过张大爷也特意强调。“田叔他很多时候都是神思清楚的,但有时候……”张大爷指指脑袋,“会说一些胡话。你呀,莫理他,他说尽兴了就恢复正常了。” 走到胡同底,张大爷推开虚掩着的门,站在门口往里大喊了一声:“田叔,起了吗?” “谁啊?”一个苍老沙哑但仍中气十足的声音传了出来。 常念与张大爷错开一步望进去。门后是一条两人宽、两米左右长的小过道。眼睛通过过道口圈限出来的空间可以看到院子和堂屋的一角。院子里临着中间的石板道路,两侧种满了花花草草。路的尽头是一把竹椅,旁边光线被遮挡处,可以见着一个拄着拐杖的剪影。想来是老太公听到声音后站了起来。 “我是顺贵。”张大爷回道。 “是顺贵啊。”老太公说完,提起了拐杖,大概是准备亲 分卷阅读5 自出来迎接访客了。 这老太公一大把年纪了,不管是为他的身体考虑还是出于礼仪,可不敢让他动身。张大爷连忙阻止他:“叔,我们就过来!你快坐着,别出来了。” 老太公倒也听话地停住了脚步,站在那里又问:“你有事啊?” 张大爷指指身旁的常念:“是我旁边这个小青年想找你问点事。” 老太爷这才注意到了常念。可惜常念和张大爷还在那乌漆抹黑的过道里,老太公眯起眼睛也没能看出个所以然。常念倒是把老太公那张皮肉起伏,千沟万壑的脸看了个清楚。 老太公眯着眼,凝视着常念穿过黑暗与光明,来到他面前。那一瞬,老人家瞪大了浑浊的双眼,一声“二爷”发着颤音脱口而出。 常念身体一震。 张大爷扶住老太公,在他耳边无奈道:“叔,你又犯糊涂了。什么二爷啊,这是常家的小子。常家你还记得吗,就戏园子旁边那个。”张大爷说着,给了常念一个“你看吧”的眼神。他不知此刻常念的心中已是波涛起伏。 “常家常家……”老太公在口中念了好几遍,然后又凑过来,盯着常念打量。 常念自我介绍:“太公,我叫常念。” “常念。“太公像是确认一般将这名字重复了一遍,然后转过了身,嘴里喃着:”像,太像了……“ 张大爷对着常念歉然一笑,扶着老太公坐回椅子上,然后又从里屋里给常年搬出另一把竹椅。 做完这一切,并无意留下来听热闹的张大爷准备离开,他问常念:“还记得路不?要不我过一个时辰来找你?” “没事,等会儿我会让二娃领他回去的。”老太公已经发话了,张大爷也就放心地离开了。 远处有吆喝声传来,在晨风里时起时伏,若隐若现,让你辨不清它到底是从哪个时空飘荡而来。目送着张大爷消失在门口,常念先前还迫不及待的心情突然平静了下来。 “太公,您口中的‘二爷’是叫常胤吗?”其实在太公将他喊成“二爷”时,常念心中就已经亮起了一盏灯。要说他像谁,那个人必须是他爷爷了。不似他爸只像了个轮廓,常念和他爷爷那简直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爷孙两真像!”从小到大,但凡第一次见着他们祖孙两的人必会这么来一句。 “你和二爷是什么关系啊?”这算是肯定了常念的问题。 “我是他孙子。” 老太公听了明显愣了一下,目露讶色,但马上又敛下眼睑,只是声音已经带上了点颤色:“那,二爷呢?也回来了吗?” 常念摇头。“爷爷八年前已经去世了,葬在美国。这是他的遗物。”常念将怀表拿出来,放到老太公颤抖的手上,“他一直都想回来。” 老太公看着手掌心的手表,手抖得更厉害了,脸上松垮的皮肉也起起伏伏抖动着,眼角盈盈的泪光闪动了两下之后坠落下来。 常念坐在那里,一时也不知该做何反应,任何的安慰在至真的情感面前 似乎都是那么苍白。 不过老太公毕竟走过了近九十个春秋,看遍了人世沧桑,历尽了生离死别,情绪很快稳定了下来。 将怀表还给常念,老太公用衣袖抹了把脸上的泪水,道:“半只脚快入土的人最看不透的就是过去,让你笑话了。顺贵说你有事要问我?你说吧,老头子没什么用,就是看的人和事多。” 经刚那么一下,常念有些犹豫要不要继续问。毕竟老人家年纪大了,情绪过度起伏实不太好。 老太公“笃笃”地敲了两下拐杖:“小伙子想问什么就问吧。” 常念闻言一咬牙:“您老认识林玉生吗?” 听到这个名字,老太公暗淡的神色亮了起来:“哪里能不认识呢……” 第4章惊梦·三 五 田长生原名田柱子,长生是他师父给的名。田长生是个苦命亦幸运的孩子。当年,家乡遭灾,长生随父母离乡背井寻出路,怎知双亲半途染病去世,长生孤身流落到这个小镇。在旧社会,身体弱小又没有依靠的孩子注定是别人欺凌的对象。就在长生被街头的小乞丐打得遍体青紫,又饿又痛,奄奄一息地倒在角落时,他被师父——“牡丹园”的班主带回了家。 自此,他有了一个新名字,有了一个新的家,有了一个世上最好的师兄,他叫——林玉生。 长生开始跟着师兄学唱。师兄不仅长得好看,脸上还总是带着笑容——那种冬日里给冻了一夜的人带来温暖的朝阳般的笑容。他的笑总能吸引长生,就像他的戏总能吸引镇上的人一样。戏班中有那暗嚼舌根的人说因为师兄是班主的儿子,所以才能享受最好的资源。可在长生眼中,师兄就是为戏而生的,当他在戏台上挥袖开腔时,整一个星河的光芒似乎都落在了他的身上。没有人能够拒绝这样的“杜丽娘”,没有人能够不沦陷在“牡丹亭”。 于是,常二爷出现了。 若要长生对他们的相遇进行描述的话,大概就像杜丽娘遇到了柳梦梅。师兄还是笑不离嘴,但那如朝阳般温暖却同样遥不可及的笑容,已化为缕缕阳光洒落下来。长生理所当然成了传话送东西的小跑腿的。长生很高兴,他为师兄高兴,人的一生中能遇到一个知己是多么难得的事情。 可是,流言也开始随风而起了。伶和娼在旧时的世人眼中无异于同一花园中的白月季和红月季,一丛素雅些,一丛美艳些,可到底还是被归并同类了。戏子和公子,天与地,怎么会有君子之交?世俗也不让他们有君子之交。何况…… “何况……“老太公并未说下去,而是复杂地看了常念一眼,转了话题,“后来战乱起了,世道更乱了。二爷去参军打鬼子。一切又回到了从前,只是看戏的人少了……”“杜丽娘”心也走了。 “大家都提心吊胆的,但战火终于还是烧到了这里。r军一个小队为了追查党的一批炮火来到了小镇。”老太公突然又是话锋一转,问常念“你应该听顺贵讲过那个吧?” “您是指,那个鬼故事?”常念斟酌了一下,还是做出了这个定义。 “鬼故事?是了,谁相信呢?谁相信他会一直在那里呢?可是,除了那里,他又能去哪里?那里是他生,也是他死的地方……” 从田太公那里回来,常念一路的脚步都非常沉重,眼前的“牡丹园”也显得万分沉寂,就像那段被世人遗忘的历史一样,安静地挺立在时空的某个角落。 人家屋门前的广播刚刚报过时,现在是上午九点。常念取出怀表——两点。 一切似乎已知,却又好像未知。常念有些踌躇,他突然不知道自己该以何种身份参与这段 分卷阅读6 历史,常胤的孙子?历史的探寻者?似乎都不甚合适。 不过人还有一个奇妙的地方就在于,身体总是先于思想做出行动。当常念反应过来时,他已经站在了“牡丹园”二楼的楼梯口。有细碎的说话声幽幽传来,常念循声来到了东面最里的房间外面。从田太公的口中常念已经知道这里就是林玉生的房间。房门虚掩着,不过两扇门中间那一道缝足够常念将里面的情况看清楚:一老一少正对桌而坐,对抗的气氛颇为浓郁。 常念过来的时候两人似乎正争论完一回,中场休息中。突然那个年长的恨恨地拿起茶杯猛饮了一杯茶水,又将杯子重重放下道:“翅膀硬了,所以连爹的话也不听了?!” “爹,我们不是你们想的那样。”这个声音成功地与昨夜月光下的如玉佳人对上了号,是林玉生没错了。 “人二爷怎么想的我不知道。但你是我儿子,是我手把手养大的,我能看不出你的那点儿心思?玉生啊,爹都是为了你好!” “我要是女的就好。” 这一句话一出,林爹大概真的是被儿子的冥顽不灵气着了,嗓门也高了起来:“你当真是魔障了!别说你变不成女的,就算能,你也进不了他们常家的门。戏子是什么?戏子在他们那些贵人的眼中不过是玩物。这就是命,打不破的命!” 林玉生低头沉默,林爹见状也不再多说,径直往门口走来。常念惊了一跳,躲之不及,在者这廊上也无甚可以藏身的去处。于是,他只来得及后退一步,就与林爹来了个面对面。常念心都快提到嗓子眼,甚至心中已经略过了无数条应对的说辞,可是对方却连眼角余光都没给他一个,与他擦身而过,常念疑惑地目送他离去。 “放心吧,我爹他看不见你。” 常念倏地转头望向屋内,林玉生还是那个低头沉思的样子。常念像确认什么一般地往前挪了一步。 “应该说这里除了我,没人能看见你。”林玉生转过头来对着常念露出一个笑容,然后做了一个请坐的手势。 常念镇定地,或者说故作镇定地在对面坐了下来。他的心情很微妙,他甚至觉得自己实在是冷静得过头。毕竟回到过去,见到已死的人,那还是自己爷爷的老情人?!这不管是哪一件都实在值得人仰天长叹一番。 “你紧张?”林玉生道,“其实我也紧张。你跟二爷长得真像,但又不像。我从没想过会有这样的一天,我是说,真的挺奇特的,这是画本里才有的事。” 常念盯着林玉生,只从他脸上看到令人舒适的笑:“我以为你会生气或者伤心。” “因为你和你父亲吗?其实我也觉得我应该难过的,但何必为难彼此呢,他过得好就挺好。” 过得好吗?常念想到爷爷每次提到故乡时想往的表情。那块在口袋中的怀表突然似有千斤重,要拽得他整个人往左侧倾倒似的。 常念抬头看林玉生,也许是因为门窗都关着的缘故,一道道奇异的光与影在林玉生的脸上浮动,像极了那晚水月交错的河面。常念有些恍惚,面前的林玉生到底是真是幻?而他也确实问出来了。 问完之后,常念才尴尬地意识到,问对方你是死是活,这样的问题确乎很是失礼。不过林玉生却是在那里认真思量了一下这个问题道:“我想我应该算不上活着。” 他又道:“我们家几代都是唱戏的。戏子的孩子注定是戏子。以前我总想,我的宿命大概就是子承父业,把牡丹园振兴下去。不管是出于责任还是爱好,我都很认真地练戏。渐渐地我在这小镇上也有了些名头。可是我却越唱越怨。我是热爱戏曲的,可是就像杜丽娘和柳梦梅被世俗束缚着一样,我的戏也被束缚着了。我的杜丽娘是没有心的,但台下的人谁知道呢,谁又关心呢,他们不过来看个热闹罢了。他们是花钱的主子,你不过是取悦他们的仆人,谁在乎你哭还是笑……二爷,是第一个“听”我唱戏的人,我们一起探讨剧本,一起分析人物。我总想,我何德何能,竟能得老天垂怜,遇到如此贵人……” 这时候有人敲门,敲了三下,那人就顾自打开了门,一颗小脑袋先探进来瞅了两眼,接着整个人进来了。 虽然知道来人看不见自己,常念的心还是提了一提。 “怎么了,长生?” 小长生缓了口气,又急切道:“师兄,有个说是二爷手下的人来找你,还带了好多箱子。他说有很重要的事。” “人呢?” “我把他和东西藏在柴房呢。” “有人看见没?” “没有。” “很好。长生,你先过去看着,注意别让人发现了,我马上就过来。” 长生应和了一声出去了。常念目送着青春活力版的田太公离开。时间真是一种奇妙的东西。 “r军很快就要来了。” “你快走吧,跟你爹一起。”常念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脱口而出了这句话,或者说他其实很清楚说这个毫无用处。 可是他想起了田太公的话:“他给r国人唱戏,趁机点燃了□□。他用自己的命救了全镇的人。可是那有什么用呢?人们只道他向敌人示弱献媚,谁肯去相信一个戏子会有如此高尚的作为。”是了,所以走吧。 “走?走去哪儿呢?国再这里,家在这里。他去守护国,那么就让我来替他守住这个家。” “这个给你。”常念把怀表递过去。 林玉生用一种惊喜又怀恋的目光凝视了一会儿这个怀表,并没有接,而是走到梳妆台那里。当他折回来的时候,手中捏着一支玉簪,他把它交到常念的手上:“我们注定要分离,二爷送了我这支簪子和一串玉手串。我就把手串做成表链挂在了我母亲留给我的怀表上。我总希望我也能有点东西陪着他。” “这两样东西你留着吧,他们能再相聚,我也没甚遗憾了。” 常念一个人静默地站在房间里,也许过了几天几夜,也许只一刻钟。时间在这里已经失去了他惯有的冷静,他也在不平呢。 “没乱里春情难遣,蓦地里怀人幽怨。则为俺生小婵娟,拣名门一例,一例里神仙眷……” “杜丽娘”就要见到他的“柳梦梅”了。常念在心中默数着,他在小心翼翼地等待那令人心颤的巨响,他知道□□就埋在中庭的观众席位下,那导火线大概已经被点燃了,“滋滋滋”,那是一条向敌人龇着獠牙的毒蛇。 劲风卷开了门窗,裹挟着的浓浓的硝烟扑面而来,烟尘弥漫在天地间,模糊了双眼…… 后记 又一年清晨,张大爷在戏台上起手推式,他想这大概是他最后一次在这戏台上晨练了。 “牡丹园”已被人买下,据说要办一个戏剧学院,镇民们 分卷阅读7 争相欢迎,“戏曲”可是传统文化,谁不爱听? 门庭处影影绰绰出现一个人影,修长挺拔,似曾相识。 常念在中庭前站住,时隔一年再度凝望墙上那张相片。田太公拄着拐杖颤巍巍出现在他身边。两人站在晨光的影子里,晨光的影子遮盖了他们的影子,就像现在覆盖了过去,未来接替了现在。 “谢谢你!师兄把这张相片交给我的时候,把师父和‘牡丹园’一同托付给我,他说就算他倒下了,‘戏’不能倒下。可是我没用啊……”田太公停顿了片刻,又轻声道,“谢谢你的宽容!” “我只是觉得,任何一份情都应该被尊重!” 常念扶着田太公,一起走进了新“牡丹园”。 《镇志》载:“万历年间,夜深,忽夜明如昼,民具出,观石雨,坠于后山。天明,民出而寻之,无果,遂罢。”